목차
第1章 序 論 1
第1節 硏究의 目的 1
第2節 硏究의 方法 및 範圍 2
第2章 過失의 體系的 地位 4
第1節 責任要素로 보는 見解 5
1. 具體的 內容 5
2. 檢討 및 批判 7
第2節 構成要件要素로 보는 見解 8
1. 具體的 內容 8
2. 檢討 및 批判 10
第3節 構成要件要素·責任要素로 보는 見解 11
1. 具體的 內容 11
1) 多數說(客觀的 過失理論) 11
2) 少數說(主觀的 過失理論) 13
2. 檢討 및 批判 18
第4節 小結 23
第3章 過失犯의 構成要素 25
第1節 結果의 發生 및 客觀的 歸屬 27
第2節 犯罪事實의 認識可能性 30
第3節 注意義務違反 32
第4章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槪念 34
第1節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槪念 34
第2節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內容 37
1. 結果豫見義務 38
1) 結果豫見義務의 意義 38
2) 結果豫見義務의 程度 39
2. 結果回避義務 44
1) 結果回避義務의 意義 44
2) 結果回避義務의 根據 47
3) 結果回避可能性의 判斷方法 48
3. 結果豫見義務와 結果回避義務의 關係 49
1) 結果豫見義務를 중시하는 見解 50
2) 結果回避義務를 중시하는 見解 50
3) 結果豫見義務·結果回避義務의 結合說 51
第5章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判斷과 具體化 53
第1節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判斷 53
1. 主觀說(行爲者標準說) 53
2. 客觀說 56
3. 折衷說 58
4. 批判 및 檢討 59
第2節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具體化 62
1. 方法的 原理 62
2. 尺度人物 64
1) 尺度人物의 規範的 性格 64
2) 尺度人物의 個別化 64
3. 尺度人物의 標準的 行爲 67
1) 序說 67
2) 法規範 67
3) 社會生活規範 71
4) 理論的인 客觀的 注意義務의 基準 72
① 結果의 客觀的 豫見可能性 72
② 社會的 必要性 77
③ 信賴의 原則 80
第6章 結 論 83
參 考 文 獻 86
ZUSAMMENFASSUNG 96

닫기